很和諧的畫面(假的) |
隊長還是很休閒的殿後 , 小蔡在後伺機而動 |
主將率先發難 , 這是測試一下水温, 看今天大家實力到如何 |
入口的標示雖然有點鳥但還是看得蠻清楚的 |
砲台一定是設在山頂上視野很棒的制高 點 , 所以坡度當然也不是很親民 |
突然看見熟悉的抽車身影 , 奇怪我只聽個電話大家都跑光了 |
好帥的主將 |
又是無敵的海景+很棒的視野 , 騎了四十幾公里值得啊 |
景取得真漂亮 , 我就沒那個天份跟腦袋 |
基隆嶼+白米甕砲台解說碑 |
海平面遠方的半島隱約可見(野柳岬) |
由觀測所往砲台方拍攝 , 感覺階梯很陡, 下雨天不建議上觀測所 |
基隆協和火力發電廠的三根大煙囪 , 這顆椰子樹能在東北季風那麼強勁的地方生存這麼久沒被折斷要靠點運氣 |
白米甕砲台我對它其實沒什麼印像 , 在元旦開團說要打七砲 , 我稍微google了一下 , 對於歷史留下的資料 , 在基隆眾多砲不是中法戰爭時期修的就是日本人修築的 , 而共通點在這裏不用贅述 , 記得前幾年前中視有一部還蠻受歡迎的連續劇"光陰的故事"裏面有些場景就是在白米甕砲台拍攝 , 難怪這場景看起來有點眼熟 , 台灣的所謂的古蹟不過就台灣有歷史記載以來所遺留下來的人為建築 , 在戰略的觀點上來說 , 這類雕堡砲台一定有駐軍駐守 , 一定要易守難攻 , 而且都位居懸崖上 , 這在現在的戰爭學就相對不適用了 , 幾顆飛彈就搞定了 , 扯遠了 , 在歷史的洪流中 , 基隆這些砲台 , 除了是個戰略位置要外(以前其實都還有駐軍旳) , 在還沒解嚴的年代裏 , 這種地方都是所謂的管制區 , 只是現在來這種地方 , 已經感受不到肅殺的氣氛了 , 取而代之的是 , 無敵海景加一群不知所謂的遊客(好像在說自已) , 雖一些砲座只剩水泥墩座甚至有的用混凝土封蓋 , 在其原址中可以想像它的規模 , 白米甕砲台 , 在現址中僅存砲座兩座 , 觀測所在涼亭上方階梯往上制高點有看到觀測所基一座 , 整個砲台呈一字型朝著海上 , 當初修這砲台是應付中法戰爭 , 所以在第一次的基隆砲台巡禮的二沙灣砲台還有法軍公墓 ,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 , 對於亡者我都存尊敬不打擾為原則 , 所以第二次和老婆造訪二沙灣砲台時我就沒有去法軍公墓了, 基隆這些砲台 , 到目前為止給人的感覺假日都值的一遊 , 除了"頂石閣砲台"僅剩解說牌外 , 其他的砲台都保存的不錯 , 而頂石閣砲台 , 因距離市區較近 , 相對人為破壞也較多 , 在二十幾年前政府對古蹟的界定還不是很清楚 , 就這樣為了蓋醫院和學校 , 而破壞古蹟 , 說也不奇怪 , 還好其他六砲在東北季風的保護下 , 能得以倖存 。
在白米甕砲台停留了快四十分鐘 , 時間差不多了 , 要離開之前突然發現有籃球 , 好動的兒子非得上去假裝扣個籃不可 , 跟猴子一樣一定要在上面拉一下才爽 , 年輕就是本錢啊 , 離開白米甕砲台往萬里方向走到國3下方的德安路往山上走就可以到大武崙砲台了 , 這七砲裏最親民的要算是"大武崙砲台"了 , 坡度平緩彎路又多 , 初春的陽光不會很毒 , 整條山路都可以看到健行路跑的民眾。
第一次加入車隊的新同學"辜昱嘉"還在唸書 , 實力很棒 , 一看騎車姿勢就知道不好惹啊 |
大自然能破壞的都給催毀殆盡 , 留下的只是歲月痕跡 |
就地取材的石塊 |
保存完整的營舍 |
遠處公路為台2線 , 比了兩年的環大台北的路線 , 所以我對它不陌生 , 外木山的海灘 , 每年到夏天這裏是戲水民眾的最愛啊 |
離開了今日的第二個砲台景點 , 回程走台2接北28之2 , 往風櫃嘴 , 一路上心率還是遊走在無氧邊緣 , 是沒騎長途嘛 , 還是公路車騎太少 , 這陣子幾乎都是騎登山車出門 , 騎久了登山車有點不會騎公路車尤其是下坡 , 騎到有點剉 , 明明迴轉速有帶起來為什麼就是不怎麼前進 , 好不容易騎到眾人等待的地方 , 看大夥優哉優哉的 , 唉.............不練車就等著被海放吧
已經累到想坐在鞦遷上根本不想下來 |
都累到抬不起頭了 |
一早出門在市民大道隊長就說今天這團應該很硬果不其然 , 真的很硬 , 硬到吞不下去 |
一姐經過這幾次的長途騎乘 , 實力更加精進 , 車隊一姐地位無可憾動 |
這是"假的" |
新增說明文字 |
後記 :
這次的單車旅行還是一樣收獲滿滿 ,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 , 我拍了一堆照片 , 讓豬頭的我全刪了 , 感謝叫練和一姐提供美照 , 回程時快到"靈泉寺"前有路可往基隆七堵 , 真想去騎騎看 , 不知道什麼時候還可以再開團